东南网9月29日讯(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)临近中秋佳节,在福州创业的台胞林发伟和爱人魏金燕已经忙碌了将近一个月,他们经营的“光头麻糬”店,通过直播、外卖等线上渠道,拓展了客源,中秋前夕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月饼订单。在福州创业6年的时间,林发伟已经把福州当自己的家,每年都这里过中秋,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就像月饼一样,团团圆圆、甜甜蜜蜜、其乐融融。
林发伟曾在台湾台北的糕点店工作,师承台湾一位糕点大师,学到了制作麻糬的好手艺。来自福州连江的魏金燕多年前在台北一家服装店工作,结识了对面糕点店工作的林发伟,两人情投意合,走在了一起,并于2012年喜结连理。每年,林发伟都来大陆三四趟,看望魏金燕的家人,并带台湾商品作伴手礼,麻糬就是其中一个。
“闽南语麻糬的发音是麻吉,像糯米黏一样,寓意两个朋友很要好。”林发伟向记者道出了麻糬代表的文化意涵,他告诉记者,在台湾,人们逢年过节都吃这种甜品,既因它甜蜜的味道,还为讨个“粘钱”的彩头,“闽南话讲天天吃麻糬,年年挣大钱”。
魏金燕的亲戚朋友对林发伟带来的麻糬赞不绝口,夫妻俩就商量,前往大陆发展,经过多年的考察和考虑,林发伟决定在福州创业,把在台湾累积多年的糕点手艺带到大陆。“这样一家人也可以团圆。”魏金燕说。
2014年7月,夫妻俩在福州群众路的一条小巷子里开了第一家麻糬店,因为留了个光头,因此林发伟给店名取了“光头麻糬”。“当时门店很小,但特别受欢迎,开业当天很快就卖光了。”凭借口感软糯、味道香甜的麻糬,林发伟的门店捕获了众多的“粉丝”,口口相传,很多人慕名而来,成为福州的网红店,还有几名来自武汉的大学生曾专程搭乘飞机来到福州买麻糬,为他在大陆发展注入了信心。
现在,林发伟在福州茶亭和省府路各开了一家门店,麻糬已从当初的4种口味发展到芝麻、花生、红豆、抹茶等8种不同的口味,还延伸出凤梨酥、台式Q饼、牛轧糖等品种。
记者到访林发伟位于儿童公园路的茶亭店时,他和妻子正在后厨赶制台式月饼,两人戴着围兜和口罩,一人做酥皮、一人包馅儿,配合默契,一颗颗象征团圆的月饼就从他们手中诞生。中秋节前夕,他们接到了大批订制月饼的订单,最近一段时间,他们每天都是5点多起床,开始做月饼和麻糬,直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,每天要做1000多个。
“大陆常见的是广式月饼,台湾将芋头酥、蛋黄酥、麻吉饼等都称为月饼。”已经有十来年麻糬制作经验的林发伟告诉记者,做一个台式月饼,要经过和粉、做酥皮、制馅、包馅、烘焙、冷却等近十道的程序,无论是月饼还是麻糬、凤梨酥,他都坚持古法手工炼制,每一道工序亲力亲为。
“唯有纯手工的麻糬,才能真正让外皮具有柔软Q弹皮薄馅多的特性,是一般机器生产之麻糬所无法比拟的。”林发伟说,麻糬外裹的粉、凤梨酥的馅料,甚至做牛轧糖的香葱饼干等都是从台湾购买,并且坚持自己加工,不购买成品,不在产品中添加防腐剂。
今年,受到疫情的冲击,线下实体商店受到了很大影响,林发伟麻糬店也不例外。“有段时间大家都不敢出门,一整天没有一个顾客,门店都是在亏本运营。”林发伟说,疫情下,他拓展线上销售渠道,试水直播带货,今年3月,参加了在榕台青组织的台湾美食直播特卖,第一次就卖出了1000多颗麻糬。尝到带货直播甜头后的林发伟,又参加了多场的直播,9月1日,他还在东二环泰禾广场,参加了“全闽乐购 惠聚榕城”海青节云直播系列专场活动,打出了知名度。
“在直播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介绍自己的产品,还附带了微信和电话,不少人会加微信和打电话过来订货,现在客源也越来越广。” 林发伟说,现在门店客源逐渐恢复到往常,整体销售量已经超过去年,线上订单更是暴增。记者在门店内看到,里面堆放了不少的麻糬和月饼,都准备送出去的全国各地的,前台的柜子上贴满了寄货的快递单,目的地除了福建各地,还有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四川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等地。林发伟注册的两个微信,目前有7000多名的顾客。
中秋是一个象征团圆的节日,林发伟还向记者分享台湾过中秋的习俗,他说,在台湾中秋除了吃月饼、赏月,一家人还会围在一起烤肉,这一天,在街头巷尾,还有公园空地,都聚满了烤肉的人群。第一次在福州过中秋时,林发伟也在店门口摆起了架子烤肉,引来了不少路人的好奇和围观,“有人还误以为我们在买烧烤。”林发伟说。
在福州创业,林发伟夫妇也收获了爱情的结晶,如今儿子已经将近3周岁,这几年的中秋林发伟都会在福州跟家人共同度过,他说,今年受疫情影响,会选择在家里和家人团聚,煮一桌好菜,喝喝小酒,吃吃月饼、聊聊天,也会和远在台湾的亲人视频连线,互相问候,互道祝福。
“大陆有很多政策,扶持经济发展,我们省府路的门店也享受到了政策优惠,减免了一个半月的租金,福州促消费活动,发放购物券,也让商家能够受益。”林发伟对于在福州创业的前景仍然充满信心,接下来,计划通过加盟的形式来拓展门店,开设专门直播带货的平台,让更多人能够尝到地道的台湾麻糬。